在秦岭腹地的猕猴桃种植园里,一群年轻人正用科技重新定义传统农业。商洛学院学生杨高梓楠带领创新创业团队设计完成AI植保无人机系统。这款专为山地农业设计的智能设备,凭借其“识别-预警-溯源”一体化功能,成为当地果农口中的“空中农医生”。
区别于市面通用植保无人机,该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动态学习能力。团队创新性地接入商洛市气象局实时数据,结合历史发病规律,构建了病虫害预测模型。“系统不仅能识别现有病害,还能通过环境温湿度、风速等参数,预判未来15天的高风险区域。”技术负责人演示时,无人机在模拟强降雨天气下仍准确标记出潜叶蛾易发区域,引得观摩农户连连惊叹。
为突破山地信号盲区瓶颈,团队研发出分布式边缘计算架构。六旋翼无人机搭载的微型AI芯片,可在飞行中完成95%的图像分析任务,仅将关键数据回传云端。这种设计使单机日作业面积突破300亩,且流量消耗降低至传统方案的1/20。在试点的山阳县法官镇,68岁果农赵桂枝通过语音交互模块,首次独立完成了全园巡检:“对着手机说‘查东边山坡’,无人机就自动飞过去拍照,比儿子教我用微信还简单!”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